卫龙在过去的一年成绩如何?透过财报数据看食品行业,又体现出了哪些变化和趋势?
近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卫龙”)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卫龙在过去的一年成绩如何?透过财报数据看食品行业,又体现出了哪些变化和趋势?
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卫龙总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在经济大环境疲软的当下,能有如此成绩可谓亮眼。
按产品类别划分,卫龙的营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主要包括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小辣棒、亲嘴烧、麻辣麻辣等。
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风吃海带及小魔女。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主要包括辣豆皮等。
其中,调味面制品收入26.67亿,同比增长4.6%,但占比从52.3%下降至42.6%。蔬菜制品收入增长59.1%到33.7亿,占比提升到53.8%,取代了调味面制品成为卫龙的第一大品类。
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12.2%,但占总收入百分比比从去年的4.2%相比下降至3.6%。
财报数据体现了以魔芋爽为主要代表的蔬菜制品的巨大市场潜力。
蔬菜制品的增长离不开卫龙去年持续扩大此类产品的产能和持续加强全渠道建设以及品牌建设。从投产角度来看,卫龙蔬菜制品2024年设计产能129986.0吨,实际产量125116.3吨,产能利用率高达96.3%,高于同期的调味面制品和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横向对比,高于2023年的72%。
全食在线查阅卫龙往年财报发现,卫龙的蔬菜制品业务增长稳健,从2018年至2024年,该业务板块营收从2.98亿元增长到了33.71亿元,6年间营收规模翻了十倍。该业务板块涨势良好,卫龙将资源向其有所倾斜的做法也就不难解释了。
那么,为什么休闲蔬菜制品中的魔芋爽会受到消费者青睐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魔芋制品本身的低热量和高膳食纤维属性。在这个注重健康和身材管理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低卡低脂的食品。魔芋本身几乎不含脂肪和蛋白质,热量极低,每100克魔芋仅含7-9千卡热量,而同等重量的米饭热量约为110千卡。魔芋制品相对低糖低脂的特点使其受到追捧。
此外,魔芋还富含葡甘聚糖,这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遇水可膨胀80-100倍,不仅能提供较强的饱腹感,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和控制体重,这对有身材管理需求的人来说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在口感与口味方面,魔芋爽通过低温急冻和高温蒸煮工艺,去除了魔芋制品本身的碱味,并模拟出毛肚的韧性口感,兼具爽脆与Q弹嚼劲,口感与传统的辣条等零食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口味方面,以卫龙魔芋爽为例,该款产品还在不断推陈出新。今年一月份,卫龙在原先香辣、麻辣、酸辣的产品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款麻酱风味,香浓醇厚的芝麻酱搭配微辣口感,对吃不了辣的人群非常友好。
并且,魔芋爽小包装的设计(15克/袋)让人“一包接一包停不下来”,魔芋爽甚至还被称为“人类猫条”。其刺激性的辣味口感还能触发多巴胺分泌,促使消费者形成持续的复购动力。
同时,魔芋爽独立包装小巧便于携带,适合宅家追剧、办公下午茶、外出游玩等场景,食用场景广泛,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卫龙在魔芋爽的营销上也做了相应布局。根据财报显示,卫龙围绕魔芋爽持续推出创新营销策略,通过创意活动和线上宣传,进一步提升在魔芋品类市场的渗透率。
魔芋制品已然成为热门赛道,除卫龙外,其他品牌也纷纷布局。
2023年,国内头部休闲食品企业盐津铺子旗下魔芋品牌“大魔王”创新推出麻酱味魔芋素毛肚。这款零食上市后,备受Z世代年轻消费者喜爱。次年大魔王又携手近600岁的中华老字号六必居升级麻酱味魔芋素毛肚,该款零食采用纯芝麻酱调味,主打新中式零食概念,吸引了众多零食爱好者。
统一小浣熊也推出过魔芋制品“高纤魔芋爽”,该款产品共有麻辣和香辣两种口味,选用安康花魔芋为原料,并采用独特切花工艺,汤汁浓郁,爽脆入味。该款产品还含有高膳食纤维,每100g魔芋爽膳食纤维含量相当于6个橙子。
魔芋制品的火爆,还吸引了靠做槟榔发家的口味王跨界。口味王2023年推出魔大师魔芋素毛肚,借助槟榔渠道优势切入健康零食赛道,主打低脂辣味,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除上述品牌外,三只松鼠、百草味、伟龙、佳龙等品牌也有布局,魔芋赛道可谓热闹非凡。
各大品牌竞相布局,有助于推动行业升级与创新。头部品牌通过技术研发与跨界合作,突破了传统魔芋制品的形态限制,如一些品牌开发出魔芋干、魔芋素板筋等延伸产品;产品形态从素毛肚、魔芋爽扩展到魔芋米、魔芋凉皮甚至魔芋饺子;场景上覆盖零食、代餐、主食等多场景。
同时,多家布局还有助于还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与供应链效率。卫龙、盐津铺子等头部企业通过扩大产能和优化工艺,推动标准化生产。东方魔力生物科技等企业布局魔芋种植基地(云南、四川5万亩)和智能工厂,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出口50余国并占据沃尔玛等国际渠道。
凡事有利也有弊,各品牌如果不结合现实条件跟风布局,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前市场核心产品仍集中在魔芋爽、素毛肚等形态,一些产品相似度高80%,同质化严重。一些品牌跟风模仿导致创新力不足。普通品牌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可能引发利润压缩与质量隐患。
并且,魔芋原料的供应压力与成本波动也会制约品牌产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魔芋精粉全球年缺口约1.2万吨,2024年10月鲜魔芋收购价从3元/公斤飙升至6.8元/公斤,众多品牌采取从印尼进口等方式来缓解魔芋原料短缺。中小企业受限于原料成本,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导致市场份额向大品牌集中。并且虽然魔芋本身热量低,但经过精加工后,可能存在钠含量偏高等问题,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引发健康争议。
魔芋制品行业的爆发性增长背后,头部品牌通过技术、渠道和营销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面临创新与成本的双重压力。未来市场或将呈现“强者恒强”与“细分突围”并存的格局。
回看卫龙财报,虽然蔬菜制品成绩亮眼,但仍需优化产品结构,平衡资源分配,增强品牌抗风险能力,防止对单一品类过度依赖。
其次,财报显示,2024年,卫龙线下渠道收入55.62亿元,同比增长27.5%;线上渠道收入为7.05亿元,同比增长38.1%。虽然二者都呈现涨势,但去年线上收入基数仍然较低,占总收入的11.2%,上年为10.5%。可见,线上渠道仍是卫龙短板。
根据《2024食品饮料行业全域营销白皮书》,内容电商以30%的同比增速引领行业增长,62%的消费者通过内容平台首次认知品牌。对于食品饮料品牌而言,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已从"补充"升级为"核心增长引擎"。
卫龙也意识到了这点,其财报指出“本集团持续拓展和优化销售渠道,全面推进线上线下全渠道建设。在线上,我们除了进一步加强与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优化店铺运营和营销策略,亦积极开拓新兴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的新模式,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链接。”
卫龙以蔬菜制品的破圈成长为切口,展现了休闲零食行业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随着消费场景的延伸与年轻客群的迭代,辣味赛道正通过产品形态革新、渠道矩阵优化及供应链升级不断打开想象空间。在头部品牌加速布局、跨界势力持续涌入的背景下,行业或将催生更多兼具味觉记忆点与市场穿透力的新产品,为消费者创造舌尖上的多种可能。
本文转载自全食在线,转载请联系出处,点我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