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神坛的淀粉肠,该找谁要说法?
全食在线 2024-03-21 1516
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作者:张子涵;来源:全食在线

3·15之际,央广网媒体报道,河南一家淀粉肠厂家工作人员想央广网记者透露,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淀粉肠原料中使用都是鸡肉和骨泥,用鸭肉更便宜,大部分都是淀粉。”

一时间,淀粉肠成为众矢之的。

从上游生产的淀粉肠厂家到下游摊主均受到不小的影响。

一夜之间,淀粉肠销量断崖式下滑。

生产淀粉肠的厂家叫苦不迭,经销商的淀粉肠顷刻间就经历了一波退货潮,卖淀粉肠的商贩一觉醒来天都变了。

整个淀粉肠行业陷入了一场大地震。

在媒体曝光之前,淀粉肠堪称小吃街、夜市的顶流,便宜可口,拥有一群死忠粉。

受到黑粉攻击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它是油炸食品热量较高。

而此次事件发生后,淀粉肠的人品受到了质疑,不少粉丝表示“心都碎了”“破大防了”。

“本来我图你全身都是淀粉,结果你给我放骨泥”

“淀粉肠”在过去并没有制定国标,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参照的还是2017年发布的推荐性行业标准《SB/T 10279-2017熏煮香肠》,并执行由企业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

至于“骨泥”的添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禁用鸡肉骨泥的相关规范,也就是说既没有禁止加入的规定,也没有允许加入的规定。这一方面或许也是国家规范的一个漏洞。

这个漏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某些无良厂家钻漏洞的空间,将肉制品偷梁换柱成骨泥来降低成本。

虽然在食品安全性上看,只要骨泥来源规范,对人体并无伤害,骨泥的主要成分还是蛋白质和脂肪。

但厂家既然能因为想要降低成本而使用骨泥,难道还会再多付出成本来保证这些骨泥的干净卫生吗?

显然,消费者都不是傻子。

从法律角度来看,如果厂家在原料中添加骨泥而未对这一成分做出明确标识,有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风险,或许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新闻爆出后的几天里,淀粉肠一直处于被抵制状态,看似是一根淀粉肠的困境,其实可能摧毁的是无数个良心厂家。

面对这一阵淀粉肠风波,一些淀粉肠厂家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自证清白。

淀粉肠事件也迎来反转。

3月16日,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首先反应过来,发布食品安全声明书并公开生产制作流程。声明中称经过市场监管局的突击检查,公司产品完全没有问题。随后18日,该公司在社交平台上开启了生产流程的现场直播自证,围观网友高达上万人。

辽宁印迹食品、山东齐汇食品等食品公司也都纷纷发表澄清说明。

除此之外,还有商家直播两小时连吃10根淀粉肠;董事长下场直播吃淀粉肠;路边卖淀粉肠的阿姨主动出示声明书....

这些层出不穷的自证手段无非就是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不要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能够理性看待该事件,给这些良心企业和商贩留一条活路。

你会继续吃淀粉肠吗 单选会,原谅肠妃了不会,感觉很不卫生从来没吃过投票

还好,网络媒体的发达还能够给这些良心品牌企业一个澄清的机会,也让更多网友看到了峰回路转的可能,没让良心企业蒙受不白之冤。

而那些真正有问题的商家消费者依旧是不明不白。

因此当务之急,是主管部门亟需对整个市场做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让那些坚守底线原则的企业免受池鱼之殃。

在315曝光淀粉肠事件后,微博上#老人出摊卖淀粉肠无人问津#的词条首先冲上了热搜,

一晚上忙活下来,收入0元,淀粉肠摊位前门可罗雀,不少摊主茫然无措,不知道为什么平常火爆的摊位前忽然就冷清下来。

看着这样荒凉的景象,不少网友抵制淀粉肠的同时也于心不忍。

其实我们深知,淀粉肠对下游摊贩来说不过是一个维持生计的方式,淀粉肠生产上的问题他们也是一概不知。

我们感叹这些商贩因信息匮乏而不知收入锐减的原因,

但仔细想想,信息匮乏的何止他们呢?

是大部分底层消费者的信息都匮乏,任何关于食品,尤其是低廉食品的问题,仍然还是一大部分人无从避免的选择。

我们相信,消费者的恐慌主要在于,谁能对淀粉肠这样的低廉食品负责?厂家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是否被允许?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情权能否得到保障?

毫无疑问,我们的食品市场是有规则的,像市场上的一些调理牛排、调理肉卷等食品都是有明确标识的。这样的标识方便了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食材的选购。

但事实上,今天的技术迭代太迅猛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这样技术先于规则出现的情况还会越来越多,任何规则出现之前,或许都会有相应的事件为其做背书。

知道是一方面,规范才是最重要的。

从淀粉肠事件我们不难看出,“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情”这句话,不仅是对消费者,也包含了整个行业与市场。

现在事情已经出现,或许下一步国家就要出手,针对淀粉肠这一品类制定相关规则,进行淀粉肠行业的灾后重建,给消费者吃一颗定心丸。

对于厂家来说,想要淀粉肠有资格再上餐桌,就必须接受相关部门严格的监督和检查,让消费者安心,才能重获市场的信心。

我们很清楚,总有一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淀粉肠塌房更是一种警示,不仅是对生产厂家发出警告,使其能够干干净净用心做生意。

对我国食品安全规范又何尝不是一种警示呢?

淀粉肠事件解决了,也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淀粉肠”出现,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让消费者不再提心吊胆?

每年的315更像是提醒着我们,中国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

本文转载自全食在线,转载请联系出处,点我查看原文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评论,请先 登录 or 注册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欲了解历史信息,请切换至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