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印尼版瑞幸”:中国人在印尼,2年开了600店
植提桥 2024-11-08 1781
它就是“TOMORO咖啡”,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

作者:国君;来源:咖门

01 2年开出600+门店,TOMORO咖啡大起底

“2022年我研究了很多行业,最后押注咖啡赛道,当时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世界级品牌,最少万店起步。”袁幸伟坦言。

2022年8月,怀揣着万店品牌梦的袁辛伟,在雅加达地标商圈开出了第一家咖啡店。不同于国内咖啡的处境,TOMORO的发展格外顺利。

“一开业生意就很好,最高峰3000+杯/天,两台咖啡机都冒烟了。”

借鉴国内的饮品经验,以12-15元(人民币,下同)的核心价格带,TOMORO迅速俘获印尼年轻人,一年的时间,就在印尼开出了430家直营门店。

截至到发稿前,TOMORO的门店数量已达到700+家,是印尼全国排名第二、雅加达排名第一的咖啡连锁品牌。

“好的门店一个月能做到35万左右,绝大多数门店都盈利。”袁幸伟透露。

在印尼站稳脚跟后,TOMORO在全球十几个国家申请商标,注册公司,目前已经在菲律宾和新加坡落地分公司,开出近20家门店。

“明年年底,印尼的门店数量会达到2000家,全球的门店数量达到3000家。”

印尼作为世界第四大咖啡生产国,国民喝咖啡的习惯由来已久,咖啡店、咖啡摊位遍布大街小巷,咖啡店密度远超中国,TOMORO是如何迅速占领市场的?

02 中国人在印尼,是如何做咖啡的?

诞生于印尼的TOMORO,其实是个很有“中国味”的品牌。

创始班底几乎都来自中国咖啡圈,研发总监雷宜勤曾是世界冲煮冠军杜嘉宁的教练,产品和供应链负责人是国内某连锁咖啡品牌创始人。

一开始就注重数字化建设,学习瑞幸的打法,自建APP锁住私域流量,用数据助力经营决策。

带着国内成熟的连锁化方法,TOMORO的起手式很漂亮。

  • “咖啡味的小甜水”,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饮食偏好

印尼人嗜甜,在咖啡上也不例外。

“刚到印尼时,我们按照国内的经验做了一版菜单,消费者测试时,连续加了5次糖,满意度才达到98%。”

在可以放糖的产品中,放足糖满足消费者的能量获取诉求。

又借鉴奶盖做法,在咖啡上做出“云系列”,打造出海盐巧克力、海盐抹茶、爱尔兰奶盖等畅销单品,还上了国内畅销的果味美式,比如柚子美式、桃子美式等。

够甜、花样够多,很快吸引了大量消费尝鲜,第一波客流蜂拥而至。

  • 尝试“在地化创新”,打造出品牌大单品

印尼人虽爱甜,但对糖的选择却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喜欢蔗糖、红糖,但印尼人喜欢‘棕榈糖’,一种东南亚的特有糖类。”

由此TOMORO大胆尝试“在地化创新”,做出了“棕榈糖拿铁”,有类似焦糖的口感,“从创立至今一直稳居点单榜第一。”袁幸伟告诉我。

  • 上新SOE系列,引领“咖啡进阶”需求

SOE在国内很多咖啡店都有,还有品牌专做“单一原产地”咖啡,但在印尼却很少见。

“我们算是第一家做SOE咖啡的品牌,有‘美式、拿铁、布列夫拿铁’三个单品,黑金包装,传达‘可以喝到全世界的好豆子’”TOMORO咖啡品牌负责人表示。

没想到,这个系列戳中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尽管SOE的售价比普通产品高55%,仍成为门店点单第三名、复购第一名的产品。”

自此,TOMORO形成了一套兼顾“资深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的产品体系。月月上新的“小甜水风味”咖啡,满足尝鲜猎奇、能量获取的需求;SOE咖啡则满足消费者进阶的品鉴需求。

  • 严格区分加糖和不加糖产品,保证专业度

“能加糖的产品,把糖加足,也尽量丰富,比如在常规拿铁的基础上复配稀奶油,增加浓郁口感,做出布列夫拿铁;会考虑当地人对炼乳的喜爱,上新西班牙拿铁。”

但在不能加糖的产品上,真的“加不了一点”。

比如普通的美式,APP点单默认不含糖,也没有加糖的选项,“全线SOE系列不能加糖,保证单一原产地咖啡豆的纯粹风味。”TOMORO品牌负责人解释。

  • 做“咖啡普及者”,通过社群和顾客深度链接

形成相对固定的产品上新机制。袁幸伟说:“每个新品都要经历5轮测试,涵盖内部、街边路人、咖啡专业人士、KOL、区域小范围上新等,全部通过一个新品才能真正全国上市。”

TOMORO还充分实践社群运营,“APP上有300多万粉丝,每家店每月开展1~2次咖啡沙龙,向消费者普及咖啡知识、产品品鉴、手冲技巧等,建立顾客链接、增强粘性。”

截至发稿前,TOMORO已举办近500场咖啡沙龙。这些顾客跟着品牌一起学习后,要么会对新品提建设性意见,要么会在社交平台上为品牌打CALL,甚至还有一些人就地入职。

03 3年3000店,TOMORO的底气是什么?

按照袁幸伟的计划,明年年底全球的门店数量要达到3000家。

TOMORO的底气是什么?

1、印尼市场够大,容得下更多连锁品牌

在袁幸伟看来,印尼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

他说,“爬数据发现,印尼有6万多家咖啡店,但连锁化率不到5%,这和国内差异巨大。在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利用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的方法做一个品牌,还是很有机会的。”

2、供应链超90%实现在地化

品牌能做多大,要看供应链能触达多远。在咖啡供应链上,袁幸伟的原则是“不进口,尽量全部在地化解决。”

“因为跨国贸易不好做,不要利用区域差赚钱,因为差异早晚会被抹平,用本地的资源赚本地的钱,才能体现你的水平。”

目前TOMORO的原料/物料,除了SOE系列的黑金杯子从中国进口之外,其他90%以上都在地化解决。

3、10年以上印尼生活经验,更懂当地需求

在创立TOMORO之前,袁幸伟在印尼做了10年生意,对当地人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也累积了很多资源。

对于想出海印尼的饮品人,他建议先在当地待半年到一年再说,“文化、语言、习惯都不一样,就想今天开店,明天赚钱,怎么可能?”

“要做长久的事,就要做长久的打算,要想做就好好地做。”

去年11月,TOMORO在上海青浦区开了一家店,就在极兔集团楼下(TOMORO创始人曾为极兔核心管理层) ,还在附近建立了研发室。

上海,是新晋的世界咖啡之都,TOMORO把这家店当成“先锋哨点”,及时获取一线产品趋势,就地测试新品,通过的拿到印尼进行在地化改造后上市。

一头连接先进的饮品经验,一头通过社群深度链接当地人,通过在地化创新,TOMORO跑出了自己的姿态。

有人说,饮品出海,就是“Copy for China”,TOMORO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打法。

或许正如名创优品CMO所说,“出海就是既要Global,又需要Local。”这样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本文转载自咖门,转载请联系出处,点我查看原文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评论,请先 登录 or 注册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欲了解历史信息,请切换至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