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风袭来,饮品圈迎来新商机?
作者:静子;来源:咖门
01 “山野风”横扫饮品圈,喜茶、奈雪、百分茶都在推
饮品圈刮起一股“山野风”。
酸木瓜、野酸杆、酸角、树番茄、沙棘等“野生”食材,成为茶饮品牌争抢的“新宠”。
喜茶的木姜子滇木瓜,将滇木瓜搭配木姜子豌豆凉粉、杨桃和绿妍茶底,受到大量好评。
茉莉奶白卖爆青芒黄皮冰茶,将海南青芒、广西黄皮、云南酸木瓜搭配椰子水、茉莉龙芽,清爽十足。
百分茶的野酸杆杨桃青芒,将野酸杆搭配杨桃、乌梅丁和青芒丁,风味别具一格。
奈雪推出滇西树番茄双抗小红瓶,将树番茄搭配蓝莓、小番茄、柠檬、乌龙茶,引发粉丝疯狂打卡。
还有CoCo都可的超级沙棘杯,将沙棘搭配柠檬、苹果和奇亚籽;吾饮良品推出清爽杯冰摇野酸角,将酸角搭配冻冻。
雅克雅思推出清润枇杷和枇杷鲜橙,前者将枇杷搭配凤梨和栀子绿茶,后者用枇杷搭配橙子、柠檬、马蹄龙珠和栀子绿茶。
早在今年3月上海HOTELEX展上,“山野”饮品就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试饮。有的以云南罗望子强调原生态特色,有的加入云贵青芒。
事实上,这股“山野风”在餐饮界烧得更为火热,集中表现为“山野系火锅”“云贵川bistro”爆发。不仅开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热门商圈,还跻身网红餐厅排队榜。
小红书“山野”相关词条的阅读量超千万,大众点评上“云贵菜”的搜索量半年激增387%。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云贵菜全国门店总数超4万家,占全国中式正餐门店总数的3.1%,在各菜系中排名第10位。
这些餐厅的名字往往离不开“山”“野”“果”等字,比如山缓缓、三出山、野果等,听起来就有“山野”气息,门店通常用枯树、苔藓墙、植物、原木桌椅等营造“自然”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山野系餐厅”的产品结构上,饮品往往占据大头,加入油柑、黄皮、刺梨、野酸果的特色“山茶”几乎成为标配。
“山野风”为何掀起大流行?
02 踩中“时代情绪”,契合大众对自然的渴望
“山野风”成为当下热门,既是山野产品本身具有优势,又因踩中了时代的情绪。
1、山野食材是原生态的标榜,代表新鲜、健康
“山野风的重点是原生态的标榜,以此凸显食材的天然和新鲜感。”百分茶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杨世忠说。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南通小姑妈 已获授权
“健康”趋势下,消费者向往“天然”。再加上许多山野食材不仅新鲜、营养丰富,还具备一些功能属性,有利于茶饮品牌打造健康卖点。
比如,滇西树番茄富含维C和番茄红素,奈雪将其加入“中国超级食材”的行列,推出滇西树番茄双抗小红瓶,以“取之山野的提亮之酸”作为宣传点。
雅克雅思采用云南蒙自的枇杷,推出清润枇杷和枇杷鲜橙两款产品,结合枇杷生津润肺的特点,打出“取之山野的自然润养”的口号。
2、用少见的食材,做足差异化
杨世忠认为,“山野化”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接感受是“这个东西我以前没有见过”,从而摆脱大众食材以及常规产品组合带来的审美疲劳。
山野饮品往往因稀缺、差异化明显,成热门“山野系餐厅”的另一张名片。
比如,山缓缓以接骨木薄荷毛尖、折耳根正山小种茶、野酸角、紫苏气泡水、树番茄冰饮等富有创意的山野特调,吸引大批网友种草、打卡。
地域/山野饮品也更容易带火一家店或一个品牌。比如,山野泡泡卖爆滇橄榄,放哈靠甜醅子成功出圈,去茶山以西南特色风物筑起品牌口碑。
3、消费山野氛围/产品,实现短暂“精神出逃”
“情绪价值”流行乃至“泛滥”的这几年,催生了一波又一波新生活方式。从露营、徒步、到citywalk、公园20分钟,更不用说每到春季,各地人民集体驱车到郊外“挖野菜”。
“向往自然”“回归田野、山林”几乎成为当代都市人的刚需。但工作、生活压力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体验“山野”氛围/产品实现短暂的“精神出逃”。
03 “野性元素+熟悉基底”,是山野饮品的爆款公式
1、“山野”成分大多只是点缀
资深研发潘升仪认为,“山野”在当前的产品语境中,并不仅仅指某一种植物或特定产区,而是代表一类具有地域性、自然感和原始风味特征的果蔬食材。
它们通常生长在山地、丘陵、林缘等非规模化种植的区域,具备鲜明的产地记忆与民间传统食用方式。
这类食材的共同特征是:风味强烈(如酸、涩、咸等)、加工方式原始(糖腌、咸腌、蜜渍等)、文化属性浓厚(带有乡土气息)、情绪价值高(常被唤起童年、地方记忆)。
代表性的山野食材包括酸木瓜、刺梨、酸角、野梅、香橼、咸柠檬、腌青芒等。
潘升仪观察到,市场上许多以“山野”元素为主打的饮品,“山野”成分大多是“点缀性”的。它们承担更多的是标签功能与话题引导,而非主导风味。
“真正支撑饮品风味核心的,仍然是接受度高的酸甜水果基底,例如凤梨、苹果、柚子等。”
因此,在“山野饮品”的具体搭配层面,遵循“微创新+主流融合”的产品策略。
微创新指的是,通过添加特殊食材(如山野蔬果)营造风味个性、打造差异点;
主流融合则意味着,整体风味轮廓仍牢牢把握“酸、甜、鲜、香”的主线,确保消费者第一口就有好感,避免认知门槛过高。
2、野性+熟悉,才有爆发力
茶饮品牌们也是这么做的——
以喜茶的木姜子滇木瓜为例,酸木瓜是浓烈而直爽的酸,木姜子具有标志性的复合香气,二者组成了经典的云南味道。
在具体制作环节,酸木瓜现场鲜榨,保留特有的明亮果酸与香气。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木姜子果实,低温分段萃取自然清新风味。木姜子豌豆凉粉作为小料,搭配盐渍的新鲜杨桃果肉和绿妍茶汤,形成香中带酸、酸中带甜的清爽层次感。
再比如百分茶的野酸杆杨桃青芒,使用的野酸杆,是一种云贵山中常见的植物,味道酸脆微涩,经常用来做菜或酸汤火锅。但将其现榨、过滤,搭配杨桃、乌梅丁和青芒丁,凸显酸度的同时,也会让杨桃的风味更加饱满。
“每一个小众食材都需要有大众风味的载体作为过渡,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潘升仪认为,风味是情绪的语言,山野的“野性”与主流果香的“熟悉”,结合得好具有较强爆发力。
他还补充了山野类果蔬与酸甜类主水果结合的爆款“公式”:
青芒果——通常搭配凤梨、百香果等提升酸香;
酸木瓜——多以苹果或柚子打底平衡其涩感;
刺梨——往往与柠檬或橙类复合,强化果香清爽感。
头部品牌持续加码,“山野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针对未来山野产品的研发,潘升仪强调,山野系不等于强风味单品,而应作为“风味构成因子”存在。
“不要为风味独特而失去好喝。消费者最终的认可,依然来自第一口是否愉悦。”
本文转载自咖门,转载请联系出处,点我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