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高调将旗下咖啡品牌升级为“来咖”之后,来伊份近日交出的三季报成绩现实却不敌预期。
来源:纳食
自7月份高调将旗下咖啡品牌升级为“来咖”之后,来伊份近日交出的三季报成绩现实却不敌预期。
10月26日晚间,来伊份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02亿元,同比下降7.61%;净利润454.28万元,同比下降93.57%。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2亿元,同比下降4.79%;净利润-4983.80万元,同比下跌25.19%。
(图源:微博@来伊份)
01 营利双降“零食第一股”掉队明显
来伊份让人为之担忧的,不止是它自身的业绩,还有来自行业的挤压。
横向对比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实现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81.42%。盐津铺子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约3.91亿元至4.01亿元,同比增长约78.70%至83.28%。良品铺子虽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3.43%,但也实现了1.91亿元的净利数字。
还有劲仔食品、甘源食品、有友食品等同赛道上的零食企业也均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盈利与净利增加。
来伊份掉队明显,净利润降幅最大。
另一方面,来伊份的问题还在于,虽说它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达到了454.28万元,但这也并非都是它自己的功劳,而是主要靠政府补贴及理财投资支撑。
前三季度,来伊份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2557.25万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便高达1158.02万元;同时其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1975.55万元,二者合计金额达4532.8万元。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金额,来伊份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将亏损3145.52万元,同比下降166.12%。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来伊份在三季报中表示,主要系特定渠道的团购业务收入大幅减少,以及线上电商的部分业务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而这样的理由,在今年中期财报中,来伊份也曾用过。
今年上半年,来伊份营收净利双降。彼时,其解释称,公司特定渠道团购业务较上年同期减少,其中,上海区域的特定渠道团购业务减少70.17%,是导致公司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2022年3月上海疫情爆发时,来伊份成为“保供单位”之一,通过建立政府订单履约、社区团购等形式在长达两个月的封控期内,累计交付228万份政府保供订单。
而随着疫情的消散带来消费环境的改变,这些业务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急剧压缩。
(图源:微博@来伊份官方微博)
02 加速拓展加盟业务,来伊份离“万家门店”还有多远
即便是有“零食第一股”的标签加持,但零食赛道的竞争已经不允许来伊份有丝毫懈怠。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2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4100亿元增长至11654亿元。预计2027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2378亿元。
其中,线下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三只松鼠宣布打造品质型社区零食店,自有品牌社区零食店首批店铺,已于6月份正式开业,并已开放加盟。
良品铺子在国内市场门店布局已达3300余家,7月28日其旗下零食王国首店在武汉开业,成为目前国内同业最大单体零食超市;
零食量贩品牌同样在一路狂奔、抢占下沉市场。今年10月,零食很忙官宣全国门店突破4000家。赵一鸣零食2020年年底开放加盟,截至2023年10月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2300家,遍布全国120+城市。
(图源:微博@赵一鸣零食)
来伊份虽说早在2017年就已经提出了“万家灯火”战略,加速线下渠道拓展布局,并加大加盟业务发展,立下2023年达“万家门店”的目标,但该战略的实施并不顺利。
2020年——2022年,来伊份门店数量分别为3004家、3488家、3622家。截止2023年上半年,来伊份全国门店总数达 3663 家。
五年过去了,万店目标却还差一大截。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来伊份,前两年外部环境因素也对其“万家灯火”战略造成不小的桎梏,不过如今市场环境好转,为了更好的推进“万家灯火”战略,来伊份也在持续发力。
10月26日,也就是三季报公布的当天,来伊份公布了一份财务资助计划。公司将向加盟商提供财务资助,不超过5000万元,该资金仅限用于公司加盟门店业务的经营。
其中,对单个加盟门店的财务资助金额上限不超过50万元,对同一加盟商及其关联方的财务资助金额上限不超过100万元。
来伊份表示,财务资助主要面向公司重点城市或重点区域的加盟商,本次财务资助可以加强公司与加盟商的合作关系,提高和巩固加盟商的竞争优势。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在来伊份3663家的全国门店总数中,直营门店2084家,加盟门店1579家,同比增加80家,加盟门店数占比超40%。
有业内人士称,来伊份此次大手笔投入重金加速拓展加盟业务,对于壮大加盟商体量上势必有一定程度上的助推,且还将加速推进“玩家灯火”计划的进行。
不过,这一战略决策是否能成功带动来伊份业绩数据的增长,及时止损下跌的营收与净利,答案只能交给市场去验证。
03 频繁跨界,来伊份副业能富起来吗?
一方面是良品铺子、零食很忙等在门店数量上的紧追不舍,另一方面是市场对其“走不出江浙沪”的质疑,品牌优势市场逐渐饱和,其它区域挖掘不足,这也是来伊份增速变缓的一大原因。
四面楚歌且深陷主业增长焦虑的来伊份,决定将视野扩大,将目光落在其它赛道上。
今年7月,来伊份官宣将旗下咖啡品牌升级为“来咖”,加大向咖啡市场的扩张力度,并发布了全新品牌LOGO,旗下产品包括生椰咖啡、拿铁等饮品。目前来咖已登陆几百家来伊份门店,覆盖上海、浙江、江苏等华东区域。
(图源:微博@来伊份)
据悉,升级后的“来咖”依然主要依靠现有的来伊份门店,从上海开始,以“店中店”形式做铺设,未来会逐步发展成为独立门店。预计今年年底,“来咖”铺设门店数量能达800至1000家。
对于布局咖啡的原因,其称,一方面是由于咖啡赛道市场机会大,另一方面,来伊份产品也正在从预包装往现制现售方向转变,而咖啡正是现制现售的热门品类。
这不是来伊份首次接触咖啡,早在2017年年底,来伊份就曾在来伊份生活馆推出现磨咖啡售卖业务;2021年更是推出了自创品牌“来咖啡”,但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市场反应。
不过,这并不能否定来伊份对于咖啡业务的眼光。在营销圈层化的今天,品牌通过跨界制造新鲜感打破行业之间的限定成了惯用手法,在一轮又一轮的内卷中,无论是跨界方式还是跨界内容,咖啡市场的火热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意图牵手年轻消费者,还是想要在消费端打造传播热度,咖啡都是一种具有强劲传播势能的超级单品。
而来伊份“来咖”的一大挑战就在于,它的门店集中在咖啡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华东地区。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浙江和江苏的连锁咖啡品牌合计338个,仅上海一个城市的门店数量就高达3424个。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并不是来伊份跨界的唯一选择。早前,来伊份还先后涉足过白酒、气泡水、粮油调味、水果生鲜、美妆护肤、宠物消费、粮油调味日用百货等领域,但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对业绩的整体增长也没有太大的助力。
(图源:微博@来伊份官方微博)
最后,将话题回到此次来伊份发布的三季报上。从行业角度来看,由于休闲零食行业本身的消费特性,一般来讲,第二、三季度往往是行业淡季,业绩相较而言也稍微会差一些,而春节备货阶段对当期业绩带动较大,第一、四季度的业绩也会相对回暖迎来旺季。眼下离元旦、春节仅剩短短三个月时间,来伊份能否扭转局面在第四季度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纳食也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本文转载自纳食,转载请联系出处,点我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