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咖啡馆开在“猪圈”,生意还越来越好,怎么回事?
咖门 3小时前 1467
这是一种什么新模式?

作者:静子;来源:咖门

01 “猪圈咖啡”各地走红,真的有猪和猪圈

最近,年轻人流行起“去猪圈喝咖啡”。

开在南京郊外老母猪沟的一家“猪圈咖啡”热度就很高,不仅有瓦房、农舍、院墙,还有一个猪圈。猪圈里真的有猪,甚至有4只。

如此“画风炸裂”吸引了许多人打卡光顾,有不少人拖家带口驱车前往。

顾客或端着咖啡在猪圈旁围观,或和跑到脚边的猪一起共享院子。此情此景,反差中竟透露出一丝和谐。

来源于小红书博主@Metric Void  已获授权

一则近万赞的热门探店视频显示,这家店内还贴着“猪仔解剖图”和“猪八戒”的图片,应景的同时又有一点“恶趣味”。

网友调侃:“是不是过完年又要换一批猪了?”

我联系到猪圈咖啡的主理人,得知店里的猪是宠物猪,不会长得过大,也不会被做成食物,网友们可以“放心”。

本以为如此的猪圈咖啡只是一时的引流“噱头”,没想到这并非个例。

四川都江堰、云南丽江、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昆山、南京等地都涌现了一批猪圈咖啡,而且不少猪圈咖啡都稳定存续多年。

来源于小红书博主@ionicbond007  已获授权

比如,南京的这家“猪圈咖啡”前年10月开业,至今稳定经营;都江堰的猪圈咖啡,自2017年开业以来,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为什么要开一家猪圈咖啡?南京这家咖啡店的主理人告诉我,其所在的老母猪沟自然风光很好,自然徒步路线上有许多休闲、徒步的游客。

“在这里开一家咖啡店不愁客流量,而且叫猪圈咖啡也算应景。”

这或是许多猪圈咖啡经营者的初衷。但究其根本,猪圈咖啡之所以“遍地开花”,持续吸引顾客,还有许多秘密可挖。

来源于小红书博主@ionicbond007  已获授权

02 揭秘有“猪味”的咖啡店,开创咖啡界“农家乐”

深入观察这些受欢迎的“猪圈咖啡”,我发现它们的一些经营之道。

1、远离都市,放得下“猪圈”

“猪圈咖啡”多选址于乡村或景区周边,通常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或旅游资源,能提供区别于城市的环境体验。

比如都江堰的猪圈咖啡位于石羊镇七里诗乡景区,景区占地面积220余亩,绿植覆盖面积达51%,川西林盘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与首图、封面一起,来源于小红书博主@Kitsch小魔仙  已获授权

西江千户苗寨的猪圈咖啡位于山顶,在店里就能俯瞰苗寨全景。游客到店喝咖啡,顺道也是一次登山体验。

去年“公园20分钟定律”火爆网络,背后是都市打工人亲近大自然、短暂逃离当下的强烈需求。

远在乡村的猪圈咖啡由此成为目的地。南京猪圈咖啡的主理人告诉我,淡旺季比较明显,周末和假期的生意好于工作日,登山、徒步和亲子群体成为常客。

来源于小红书博主@ionicbond007 已获授权

既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最大卖点,那空间就得足够大,大到放得下“猪圈”。

2、越有“猪味”,越受欢迎

在猪圈咖啡,“猪味”(猪的元素)无孔不入,成为差异化卖点。

装修普遍会保留猪圈的原始风貌,营造“原汁原味”的自然感,并以此作为门店风格。

比如都江堰猪圈咖啡把猪食槽、瓦罐、石磨等老物件作为装饰,泡菜坛做成小猪形状。在店里不仅有猪摆件“伴读”,还能看到“母猪上树”。

丽江猪圈咖啡设计成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专门划出小香猪活动区域,网友调侃“连猪都变得古色古香”。

图源小红书博主@八九不离食 已获授权

南京猪圈咖啡保留乡村建筑外观,门口有一头猪抱着“我在猪圈里很想你”的牌子欢迎顾客,店内的几头猪时常走出猪圈四处溜达,十分“原生态”。

猪圈咖啡一般都会豢养一只或多只小猪,供顾客“撸猪”。

南京猪圈咖啡的主理人告诉我,店里的4只宠物小猪性格温顺,会被定期认真清洗,保持卫生,为顾客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但毕竟是猪,再干净也会有猪味。顾客也有一定预期,有的甚至就是奔着猪味来的。”

来源于小红书博主@Kitsch小魔仙  已获授权

宠物猪不能吃,但猪圈咖啡提供可以吃的“猪产品”。

几乎每家猪圈咖啡都会推出以猪为主题的特色饮品,比如猪猪拿铁(小猪图案拉花),可爱又出片。

都江堰的猪圈咖啡甚至推出“生态咖啡猪”,号称食用绿色食品和咖啡豆长大,肉质细腻、口感鲜美。网友辣评“猪听了都要瑟瑟发抖。”

来源于小红书博主@Kitsch小魔仙  已获授权

3、高客单价,做“咖啡界的农家乐”

虽然叫猪圈咖啡,营收方式却不局限于咖啡。总的来说,以咖啡为主,结合当地特色推出特色饮品和简餐。

都江堰猪圈咖啡除了咖啡,还提供川西盖碗茶、特色中餐、火锅等;丽江猪圈咖啡则以云南特色茶饮和高品质咖啡为主,同时提供甜点和小吃;南京猪圈咖啡则以咖啡和轻食为主。

客单价普遍在30~60元之间,既考虑到大众消费能力,又保证了利润空间。

餐食之外,“猪圈咖啡”还将多元业态相融合,拓展消费场景。

来源于小红书博主@Kitsch小魔仙  已获授权

比如都江堰猪圈咖啡设置了户外亲子运动场、田园民宿、网红甩桥等设施。

有网友晒出玩攻略:购买108元的“套票”,让孩子体验丛林探险和蹦床,48元购买15分钟卡丁车,28元体验射箭,再买1把2元的菜喂小猪,不到200元尽情玩一天。

猪圈咖啡大多通过复合业态拉高客单价,增加营收。

这样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自然体验,更像是“农家乐”。

03 从猪圈咖啡看“村咖”

远离都市却活出精彩的猪圈咖啡,是“村咖”的一个缩影。

伴随星巴克“进村”,咖啡不断下沉,“村咖”正成为行业不容忽视的一波“新势力”。

中国青年报近期报道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共有4.4万余家咖啡馆位于村里,“村咖”数量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广东、安徽、河南、浙江。

农村正在成为咖啡的新型试验田。除了猪圈咖啡,农村还吸纳了许多热爱咖啡的年轻创业者。

比如90后体制内工作5年的赵倩,辞职后2023年10月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汀溪苏红上漕村开了一家名叫“宇宙是个粮仓”的咖啡店。

小店面积28平米,由牛棚改造而成,前期投入12万元,“刚开始生意一般,后来经过自媒体宣传,加上乡村旅游兴起,以及本身出于皖南川藏线,客流量渐渐大起来,月营收12万元,单日最高出杯量800+。”

赵倩告诉我,当地政府很支持“村咖”项目,在“宇宙是个粮仓”开业后,当地又开了60多家“村咖”。

“村咖”火热的背后,与乡村旅游的热潮有很大关系。

这波热潮中,乡村咖啡馆不仅成为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的咖啡文化。

在这里,一杯咖啡脱去了小资属性,也不再是打工人的提神饮料,而是乡村闲适生活的一部分,将情绪价值具象化。

激烈的咖啡竞争格局之下,远离都市是一个好出路吗?

包括赵倩在内的多位“村咖”主理人认可“村咖”的差异化定位,但也依然清醒地看到了问题。

“村咖数量的增加会削弱其稀缺性,如果不做好产品服务,回归咖啡店本身,大部分村咖的前景堪忧。”赵倩表示。

本文转载自咖门,转载请联系出处,点我查看原文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评论,请先 登录 or 注册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欲了解历史信息,请切换至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