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低咖啡因,现在是一个不太被注意的概念卖点,却在未来会是一个品类?
文:Lyra Liu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天猫发布的《2022食品年度商业热点》显示:即饮咖啡、咖啡豆、挂耳咖啡、黑巧克力、白茶、茶粉/茶精等含咖啡因的食品年成交体量在亿级以上,年同比增速超过30%。各类含咖啡因的饮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率持续加深,绝大部分消费者已经养成每周甚至每天喝咖啡的习惯。
健康风潮席卷下,人们也越发关注咖啡因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咖啡因焦虑”成为新的健康关键词。7月,一条名为“长期喝咖啡会导致皮质醇过高”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瞬间引发网友对于咖啡安全饮用量和饮用频率的自省与探讨。
面对逐渐兴起的“远离咖啡因”诉求,Tims、星巴克、永璞等品牌纷纷推出低因咖啡产品;元气森林、青岛优活也开发出主打“无咖啡因”概念的无糖茶。
事实上,“低咖啡因”概念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出现。微博上2018年8月就有了“低咖啡因”话题,小米有品在同期推出何言低因挂耳咖啡,但未引起风浪;小红书在2021年开始出现大量关于低咖啡因和无咖啡因的笔记。
在海外市场,无咖啡因饮品发展更具规模、更加成熟。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发布的《2021-2031年全球咖啡行业分析》报告指出:2021欧洲无咖啡因咖啡市场为27.3亿美元,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而不含咖啡因的替代型咖啡增长更为迅猛,2022年全球蘑菇咖啡市场规模已达271亿美元,并保持年均5.5%的增速。
从每天一杯咖啡到追求“无咖啡因”,人们对于咖啡因的认知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去掉咖啡因,在抹去对健康隐忧的同时,如何留住咖啡的灵魂?“无咖啡因”概念能成为下一个有商业潜力的品类吗?
01 咖啡品牌疯狂内卷,无咖啡因饮品却在悄悄发力
根据CBNData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2022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了2007亿元,有87%的人养成了每周饮咖的习惯,其中约25%的消费者保持每天一杯起的频次。一面是“咖啡成瘾”,另一面则是睡眠问题越发严重。许多消费者面临着“不喝咖啡会困,但喝了咖啡会睡不着”的困境。很多人开始下意识控制摄入咖啡因的时间和频率。还有一些人选择在傍晚或夜间饮用牛奶、养生茶等不含咖啡因的饮品。
据统计,全球有约6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咖啡因不耐受。此外,还有无法接受咖啡苦味的人,处于特殊生理时期而无法饮用咖啡的女性,这些人也希望获得喝咖啡的体验。
迎合“低咖啡因”需求,众多低咖啡因产品不断涌现。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咖啡与其他饮品进行调配降低咖啡浓度,诸如咖啡+果汁、咖啡+茶的“中式咖啡”均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中国胃”。云南一家主打“轻因咖啡”概念的咖啡品牌莓探推出了可以由顾客自行添加咖啡液来控制咖啡浓度的产品。
除了降低咖啡浓度,咖啡品牌也会推出诸如抹茶、可可、果汁等非咖啡产品,这些产品通常不含或仅含有少量咖啡因。咖门发布的《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在统计的9个咖啡品牌推出的291款产品中,非咖啡产品共有93款,占总数的32%。
最近,咖啡圈里关于“轻因咖啡”的讨论越来越多,很多咖啡品牌也开始研究脱除咖啡因的技术。Tims天好咖啡的“低因咖啡豆”系列,使用瑞士水处理法脱除咖啡因,深受市场欢迎;星巴克推出的“星巴克生咖”系列,从未经烘焙的阿拉比卡生豆中提取生豆原萃液;永璞推出的“自然系列脱因意式咖啡液”,采用山水处理法自然脱除咖啡因,脱除率>99.8%,每份仅含2mg咖啡因。
Foodaily发现,除了咖啡,即饮茶饮料也开始出现主打无咖啡因的产品。
元气森林“纤茶”系列定位于轻养生植物茶饮,以天然植物作为原材料,主打“0糖0脂0卡0咖啡因”,为快节奏生活中的消费者提供滋养身心的新选择。
麟珑茶室推出的玫瑰荷叶清茶凭借着“0卡0糖0咖啡因”的无负担美容养颜概念,收获一众女性群体青睐。青岛优活家大麦茶也主打0咖啡因这一概念。
在小红书上搜索“无咖啡因”,会有许多关于无咖啡因饮品推荐的内容。其中,脱因咖啡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养生茶饮。
诸如此类无咖啡因饮品诞生的背后,与咖啡文化的发展相关,也是大健康的流行趋势下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新追求。巴尔扎克曾说:“如果没有咖啡,我就无法工作和生活。”咖啡因让人清醒,也使人沉迷。面对这样的双面性,人们对于咖啡因的看法也在不停发生转变。
02 疯狂咖啡因,是敌还是友?
国人对于咖啡因的认知,与本土咖啡文化相生相伴。上世纪80-90年代,海外巨头相继入华,用速溶咖啡、现磨咖啡完成第一代消费者的心智教育。在大众眼里,咖啡因就是“上瘾”的代名词。
进入新世纪,能量饮料在国内迅速发展,各产品配料表中“雷打不动”的咖啡因,让人们意识到它是提神赋能的关键成分。
再往后,咖啡因的功能特性被渐渐发掘,更是让人们对其趋之若鹜。在民间受到关注的功能主要包括:咖啡因能加速新陈代谢,对于减肥和健身人群益处多多,甚至掀起一波“咖啡减肥热”,也诞生了以左旋肉碱咖啡粉为主的一些瘦身咖啡产品;咖啡因对皮肤有潜在益处,有助于收缩血管、预防玫瑰痤疮、抗衰老、减少皮肤肿瘤发病率;咖啡因能促进肾脏功能、预防认知力下降和阿尔兹海默综合症等。
诸如此类的功能宣传为咖啡因罩上层层光环,加速了国内的“咖啡因热潮”,喝咖啡也借势成为新“健康潮流”。
然而,在咖啡因火热的背后,对它的质疑声也一直此起彼伏。关于过量饮用咖啡因导致健康危害的新闻报道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一些研究表明,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心律失常、头晕等咖啡因中毒现象,对于幼儿、孕妇以及患有心脏或血管疾病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危害,咖啡因还对胎儿发育有潜在影响。咖啡因属于生物碱,长期饮用会引起体内钙质流失,诱发骨质疏松。
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指出:每天的咖啡饮用量以控制在3-5标准杯(每杯235ml)为宜。普通成年人每日摄入400毫克以内的咖啡因都是安全的,孕期或哺乳期女性则不宜超过200mg。对于代谢能力较差的儿童和青少年,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洲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均认为:每天的咖啡因摄入量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2.5-3mg。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控制在饮食指南推荐的合理范围内,咖啡因对人体的影响也会因个体耐受力差异而产生较大区别。对于一杯咖啡而言,咖啡豆品种、萃取工艺都会对咖啡因含量产生影响。
在中国台湾地区,早在2006年就推行了咖啡因分级制度。制度针对岛内十一家连锁咖啡店的现煮咖啡,包括浓缩咖啡或其他类型产品,按照红、黄、绿三色标示来提醒消费者每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由于各国过量食用咖啡因的乱象频发,多国卫生和食安机构都出台了关于含咖啡因饮品的法规指南,特别是限制青少年的摄入。
2011年,加拿大卫生部出台含咖啡因饮料新规定;美国FDA则规定含咖啡因的食物和药物必须在包装上注明咖啡因含量。2013年,澳大利亚发布咖啡因能量饮料指南。2014年,欧盟规定当年12月起所有咖啡因含量高于150mg/L的能量饮料需突出标注咖啡因警告信息,防止青少年误食。
在全球“限咖减咖”潮流的影响下,今年三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对外公布《低咖啡因咖啡制品》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与很多化合物——比如胆固醇——的命运所相似,人类对它们的认知不断加深,其健康与否的正反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中。在咖啡因饱受健康质疑的同时,关于咖啡因健康促进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
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在所发布的《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中指出,适量饮用咖啡(每天3-4杯)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针对民间不时跳出的“咖啡致癌”传言,则在2016-2017年间,分别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WRCF以报告形式正式澄清——没有证据显示喝咖啡会使人致癌,同时有部分证据表明,咖啡能降低某些癌症风险,例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肝癌。
2021年,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认为,咖啡因可以通过减少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储存、限制体重增加和控制甘油三酯的产生,来抵消高脂肪饮食的一些负面影响。
对咖啡因的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对它的功过评价也难有定论。不过,鉴于当下大众的“咖啡因觉醒”,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无咖啡因市场开始发力。而各种去咖啡因的方法、概念也应运而生,构成令咖啡爱好者应接不暇的去咖盛景。
03 从超临界提取到人工合成,花式脱咖背后的创新竞赛
相传,脱咖啡因咖啡工艺是由德国咖啡商Ludwig Roselius 所发明,并在1906年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无咖啡因咖啡品牌“Kaffee Hag”。值得注意的是,无咖啡因饮品并不是完全不含咖啡因,它们的咖啡因脱除率可以高达到 99.7%,咖啡因含量控制在0-7mg左右。
20世纪初,行业开始采用基于苯的咖啡因脱除工艺,但由于安全性不高,逐渐被取缔。此后随着科技发展,咖啡因的脱除技术也越来越依赖于更加自然的方式。
然而,脱除咖啡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咖啡或茶的风味和口感,这也是许多咖啡爱好者不接受脱因咖啡的原因。很多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来攻克这一难题。
日本麒麟饮料在2014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不含咖啡因的生茶(绿茶)。麒麟独创的“咖啡因清除制造法”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和去除茶叶中的咖啡因,同时保持绿茶和红茶的美味和香气。
2023年6月,日本的Moacal公司推出新的饮料品牌CUANE,该品牌专注于无咖啡因咖啡产品,目前已推出三款单品。Foodaily了解到,该公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萃取方法脱除咖啡因,可以将作为咖啡风味来源的绿原酸和脂质的减少降到最低。通过此方法,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无咖啡因、又不失原有味道和香气的咖啡。
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咖啡豆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到2050年,适合种植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面积将减少至约50%。在国外,许多品牌开始寻找“咖啡替代品”以应对多年后的“咖啡豆危机”。
菊苣是最常用于制作咖啡替代品的原料,它在经过烘烤后会产生类似咖啡的风味,多个生产的咖啡因替代品都含有这种成分。比如英国的FigBrew品牌研制出一种由无花果制成的咖啡替代饮品,其外观、气味和味道都与普通咖啡相同;日本的MNH公司推出的无咖啡因糙米“Genmai Decaf”,具有烘烤产生的苦味和糙米清香,其浓郁醇厚的味道受到咖啡爱好者的好评。
Foodaily发现,多种天然草本都可以成为“咖啡替代品”。
比如以马黛茶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含有类似咖啡因的物质马黛因;在欧美流行的经典发酵饮品康普茶,仅含少量天然咖啡因;抹茶中的茶氨酸能够抑制咖啡因的兴奋,同时含茶多酚、氨基酸等功能成分;可可中的可可碱可以增强能量并改善情绪;还有人参与姜黄,也在海外的提神饮品中高频出现。
除了工艺创新、草本替代两种路径外,合成咖啡也成为打造健康咖啡饮品的又一条可行之路。
2021年,北美咖啡品牌Atomo推出一款无咖啡豆分子冷酿咖啡,产品采用专利科技将枣、菊苣根、葡萄的加工副产物转化为生咖啡豆中的相同化合物,然后将其烘焙、研磨、冲泡,制成融合了微妙咖啡豆酸苦味、淡可可味、深色水果味与烟熏风味杂糅一体的独特合成咖啡。与传统咖啡相比,产品的碳排放减少 93%、用水量减少 94%,而且具有零咖啡因的健康表现。
在Foodaily看来,技术脱咖虽然能兼顾健康与风味,但其繁琐的工艺流程和高昂成本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终端产品的昂贵价格,也会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04 结语
从第一款无咖啡因咖啡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过100年时间。然而,在中国咖啡市场,脱因咖啡就像一个新生儿,正蹒跚学步,奋力向前。
无咖啡因饮品是伴随国外咖啡文化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细分品类,如今已相当成熟。当下的国内饮品市场,新物种层出不穷。在咖啡因焦虑的催化下,无咖啡因饮品极有可能成长为拥有海量受众的新品类。
始终有一种说法,认为脱掉咖啡因的咖啡,就像酒饮去掉了酒精,也就失去了灵魂。脱因咖啡和无醇酒饮,是世界上最没有灵魂的两种食物吗?
参考资料:
1. 中国咖啡消费逐渐走入新时代,商业观察杂志
2. 巴克、Tims、永璞都在推,“轻咖啡”会是下一个机会点吗?,咖门
3. 读了几十篇论文后,我发现咖啡因就是传说中的“大力丸”,果壳
4. 无咖啡因咖啡:好还是坏?,知乎
5. 五种美味的咖啡替代品,抹茶实验室
6. 马黛茶、银杏、人参……能量饮料刮起天然风!,食研汇FTA
本文转载自Foodaily每日食品,转载请联系出处,点我查看原文